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科普  >  生物技术

平菇袋料栽培技术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16-08-15 08:46


平菇,在生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学名:[PleurotusostreatusFr.Kummer],目前是我国栽培最多的食用菌之一。平菇具有抗逆性较强、栽培容易、周期短、出菇快、产量高的特点,是较易掌握的一个致富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平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栽培平菇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现简单介绍平菇的袋料栽培技术,以期为平菇栽培提供参考。

1栽培时间的安排和品种的选择

根据攀枝花市气候特征,平菇栽培季节在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栽培,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栽培,我市一般选择中高温品种或广温性品种。

2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

2.1培养料的选择

培养料是平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产量与培养料的种类和质量密切相关。能够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几乎农林业的废料都可作为平菇栽培的主料,如棉籽壳、玉米心、玉米秸、麦秸、稻草、豆秸、花生壳、树枝、锯木屑等,栽培平菇的辅料也很多,如麦麸、米糠、豆饼粉、棉仁饼粉、花生饼粉等。不同原料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不同。所选用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无感染杂菌。

2.2培养料的配方

   根据攀枝花市农副产品的特点制定以下几种配方:

配方1:玉米芯76%、棉籽壳20%、石膏1%、生石灰3%

配方2:玉米秸秆78%、麦麸18%、石膏2%、生石灰2%

配方3:果枝(芒果、桑枝、板栗、核桃)46%、玉米芯30%、麦麸20%、石膏1%、生石灰3%

(原料配制前,玉米芯、果枝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玉米秸、碾碎并切成35cm长的小段。)

3原料的调制、装袋、灭菌

选择配方,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取,撒水拌匀,料堆水分含量为65%,即装袋前用手紧握培养料,指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装袋用手工或机器均可,每袋装料1.5kg左右,装好封口后即可进行常压灭菌,在3-4小时内温度达到100℃维持1215h停火再闷12h,等温度降到60℃时,打开蒸锅取出料袋,放入无菌室,杀菌工作完成。

4接种

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长健壮、洁白浓密的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房间灭菌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量一般为培养料的5%-10%,一瓶500ml的菌种两头接种15-20袋,接种完成后立刻扎紧袋口。

5发菌

5.1发菌场地与消毒

发菌房要选择干净、保温、保湿和通风的房子或大棚,每次发菌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灭菌。消毒方法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如下的一种即可:

①硫磺熏蒸:将菇房密封,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5克硫磺的用量点燃熏蒸。
②每立方米空间用10毫升甲醛溶液1克高锰酸钾熏蒸。

③用30%有效氯含量的漂白粉1公斤喷雾。
④用5%石炭酸液喷雾。

消毒后开窗通风两天即可用于发菌或栽培。老菇房的消毒更要彻底。否则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严重而导致生产失败。

5.2发菌管理

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料袋放置以36层为宜,并放成“井”字性,防止高温烧菌。菌丝于接种后23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污染菌袋。接种后810d,应注意开窗通风,但仍要注意以保温为主。一般58d调换料袋位置1次,以促使菌丝生长整齐、3035d即可准备出菇。在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完全不吃料,则可判断是菌种存在问题,应更换菌种或重新接种;若菌丝吃料速度较慢,可能是培养料过湿或菌种衰退引起的,应注意通气。温度适宜,通风良好,菌丝生长正常,从接种到菌丝长满袋一般需2530d,菌丝长满袋后710d转入出菇

管理。

6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应保持相对湿度为80%90%。出菇期直接关系到平菇产量高低,应加强管理。①催蕾分化期。该阶段应保

持料温为1820℃,不可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通气状况良好。将袋口培养料表面换上直径5cm左右的塑料编织绳套环,外面包上干净纸张。②原基期。该阶段内应加大空气湿度,增加地面及墙壁的喷水次数,但禁止直接向料袋上喷水,以免造成原基死亡。③桑椹期。该阶段持续时间23d,不宜浇水,但要控制相对湿度。④珊瑚期。该阶段是决定成菇率的关键时期,应谨慎管理。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2点:一是既要保证通气良好,又要保证菇体于套环中生长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在取掉套环上的包裹纸时保留套环即可。二是喷水保湿。掌握“轻、勤、细”的原则,增加空气湿度,但不可往菇体上喷水。⑤伸长期。该阶段仍应注意保湿通风,喷水以每天34次为宜,每天通风12h。为避免菌盖色黑而影响质量,应注意遮荫。⑥成熟期。前期可直接向菇体喷水,以“少、细、勤”为原则,后期严禁向菇体喷水,为保持菌盖鲜嫩,采收前喷细水1次。⑦间歇期。1茬菇采完后,应及时清理,将菌料稍稍压实,用干净的铁丝划动。为保证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23d内停止喷水,34d后喷重水1次,以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1820℃为宜。⑧后期埋土出菇。清理料筒两端,脱去塑料袋浸透水,将菌筒排成1行置于沟内,覆细湿土厚12cm,洒少量清水后覆盖薄膜。为保持湿度,沟内应浇水。出菇完成后就地翻耕,混于土中,可提高土壤肥力。

7采收

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此时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一般情况下,采收前1d停止喷水,防止因子实体含水量过大而发黄腐烂。采收时,用一只手按住菇柄基部,另一只手轻轻扭动菌柄,即可采下。也可用刀子在子实体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采收时不论大小,一次采完。采下的菇要轻拿轻放,不要堆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持料面潮湿。大约经10天左右,料面再度长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8病虫害的防治

平菇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抗杂菌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轻易用药,只能以防为主,避免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则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的综合措施来控制蔓延。

1)控制主要的环境因子:针对温度、湿度是引起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栽培过程中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①温度:根据各气候条件,掌握各地区各品种的安全播种季节。如果人工控温下栽培时,室温不宜超过22℃。料温不超过25℃。②湿度: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菌丝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2)杂菌的预防:①培养料要新鲜,无霉烂变质,配料前先暴晒12天。②每次栽培前培养室及用具都要清洗、熏蒸。③生料栽培时,培养料尽量少加或不加有机氮源和糖类物质。④菌种量要大,加速菌丝生长速度,优先占领养料,即制其它杂菌繁殖。⑤注意防鼠堵塞鼠洞。
   
3)常见杂菌及其防治栽培平菇时常见的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在栽培中,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或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杀菌药液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谪到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有高锰酸钾一千倍液、甲基托布津一千倍液;多菌灵(含量50%)一千倍液,含量25%的五百倍液等。

4)虫害防治:平菇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脂乳剂二千五百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6014625号-1

地址: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大道南段1791号

邮编:617061 电话:0812-2901894 传真:0812-2901894

技术支持:四川志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35-5880